职业生涯教育:修还是不修?
齐鲁人才 . 2015-12-18发布

人生是一趟远行,也是一次修行。

为了此生精彩,不负此行,我们往往会选修或必修许多人生课程。职业生涯教育无疑是一堂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人需要受教育,但教育的目的又是为何?人不是为受教育而受教育,受教育是为了成为一个内心正直、身体健康、知书达理、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能够智慧、博爱、宽容,而且能够自尊并尊重他人,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淡定从容、不卑不亢、坦然处理。说到底,教育就是为人。

什么是教育?可谓众说纷纭、百家争鸣。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教育学是使人合乎伦理的一种艺术。它把人看做是自然的,它向他指出再生的道路,使他的天性转变为另一种天性,即精神的天地,也就是使这种精神的东西成为它的习惯”,杜威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雅斯贝尔斯在其名著《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活动所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怀特海在其名著《教育的目的》中指出:“什么是教育?当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教育绝对不是一味的上课、上学、看书、做题,而是激发潜能、全面成长的过程。

但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成长的烦恼”。烦恼来自于何处?来自于当下的教育总是很少授人以“渔”,而大部分仅仅是“鱼”;来自于超前培养、过早开发,忘记了“教育即生长,生长即不能拔苗助长”;来自于我们单纯把教育仅仅看成教育,而忘了它其实是人生命中永远不下课的基因,它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来自于当下的教育是大数据时代的碎片化生存,既要全面、又要具体,其实碎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粉碎自我。教育就是让碎片慢慢粘连,整合一体,做一枚会思想的文明的碎片。

职业生涯教育,正是切合“教育是激发潜能、促进成长”理念、摆脱“成长烦恼”的人生必修课。说它必修,是因为在人生修行中,它会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性,辅助其发掘个性潜能、发展个人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规划辅导,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满意度,提升正确追求人生的幸福感。能够给自己人生带来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课程,难道还不必修吗?

过去,这门必修课一般在大学阶段才开,似乎因为大学毕业生要找工作,而中小学生没有这个需求。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职业生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今后找工作,不能简单地把职业生涯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更加偏重于通过对学生的开发和诱导,让学生了解自我,找到内心的兴趣所在,从而树立目标、养成习惯、训练养成、矫正偏误,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设计,并开始启动实施实现步骤。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语文、数学、外语等专业课是培养学生的智商,职业生涯教育更偏重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商,帮助学生学会与人有效沟通,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

其实,职业生涯教育于古今中外都一直存在并持续发展。作为世界文明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的中国,很早就有职业生涯教育的萌芽,比如:“教民以猎,教民以渔,教民以耕”等职业教育活动古往今来都十分活跃,古籍中曾有“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耜,教民农耕“”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的记载,孔子所倡导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都与职业生涯教育有关,比如,射是射箭技术、御是驾驭马车、书也包含了“铸鼎象物”的自然博物知识教育和甲骨刻文等技术教育。而从古至今一直绵延不断的“学徒制”也包含职业生涯教育的成分。

而在国外,职业生涯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并且从中小学就开始抓起。20世纪初,美国快速成长为工业国家,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以及移民热潮等社会状况,系统科学职业指导产生。1898年,美国底特律中央中学校长杰西·戴维斯就开始在学校教育中探索实施教育咨询和职业咨询,强调职业信息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1974年,美国《生涯教育法案》规定:“生涯教育课程应面向所有的学生;生涯教育是一种持续性教育,自儿童早期直至中学后整个人生的历程。”1989年,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职业指导从小学就要开始。即从6岁开始,孩子就要培养职业意识,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学会并开始职业规划,让学生进行与就业有关的12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进入21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想进入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不再拘泥于量表的测试与单调空洞的说教,而是尽力关照咨客的不适应,尽力调整他们的不确定性,比如:美国学者SAVICKAS提出“生涯适应力”的概念。

再比如在德国,德国教育很注重与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相结合。在德国幼儿园,孩子们有专门的场地实习生活中的场景,可以扮演医生、建筑工人、警察、教师等等; 在小学,孩子们中午一点钟在学校用完午餐后就可以放学回家,下午大量的时间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安排,要么去阅读,要么帮家庭做一些家务活,要么去学一点实用的手艺;德国初中阶段的九年级要求每个学生要做三个星期的实习,而且实习岗位不由学校分配,而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去寻找。德国人认为,独立寻找实习岗位本身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育。

不难看出,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职业生涯教育的早期介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早树立目标,并通过知己知彼、开发兴趣、学会抉择。

当今中国,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也应该得到高度重视。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此次改革将于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据了解,此次改革将全面减少考试科目,高考将只考语、数、英,不分文理科,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三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从此次高考改革方向来看,高考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兴趣,但也提出了高中阶段就要提前进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的要求。如果说,过去的职业生涯目标一般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确定,现在应该提前到初中结束或高中开始阶段。在高中阶段课业负担压力增大的现实中,职业生涯教育课其实就应该扮演了帮助学生调整自我、确定目标的角色。

职业生涯教育中,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今后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才是最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唐纳·舒伯认为,职业生涯发展除了职业就业外,还应该加入“自我发展”的概念,如果不与自我发展相结合,不顺应内心,那么,今后的职业发展有可能进入一条痛苦的道路。一项针对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填报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71.2%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为了减少今后的痛苦和盲目,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课应该早开。

为了顺应教育改革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许多中小学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在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方面迈出了积极探索、扎实推进的可喜步伐,在广东、河南、北京等地都已经开展了许多为广大学生和教师喜闻乐见、卓有成效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但仍有许多上升空间。无须讳言,目前的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都是在比较成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基础上加入了中小学的一些特点,真正适应中小学生、与中小学教育内容水乳交融、无缝对接的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尚在起步和探索中。这是教育界的一项空白,应该有人来填补。

人生是趟修行,会听到很多声音,愿中国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之声声声入耳。“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