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保护

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保护

很多学生都有在校期间勤工俭学的打算或有些同学已经在勤工俭学了,有的同学是想解决一下生活的困难,有的同学是想在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之前锻炼一下自己,我想说的是,在你们激情澎湃赶赴职场的同时,是否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的事件时有报道,如何用法律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成为同学们的必修课,今天,我就跟大家讲一下如何在勤工俭学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兼职的定性

1、基本定性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这就是说,在校学生不具有劳动主体的资格,其勤工俭学期间与用人单位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劳动关系,因此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也就没有社会保险和最低工资等的法律保护。那是不是就没有法律可以保护大学生兼职了?当然不是,可以用合同纠纷和民事诉讼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律体系

我国基本法律有宪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等;经济法包括竞争法、消费者法、劳动法、银行业法、证券法、财税法、土地法和房地产法、环境法等法律;民法包括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婚姻继承法、侵权法等法律。很多同学搞不清楚劳动法和民法的区别,觉得劳动法属于民法的一部分,其实不然。弄清楚了基本的法律分类,才不会在发生纠纷时束手无策。至于如何适用民法中的相关规定就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了。大学生兼职容易发生的纠纷

据大体统计,在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中,有60%-70%的同学权益受到过侵害,这就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大学生提高自身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迫切性。大学生兼职容易出现哪些纠纷呢?

工资拖欠或不给。

克扣工资。

工作时间延长且不支付延时的工资。

黑中介或不正规中介的问题。

押金、保证金和扣押身份证的问题。

诈骗和传销。

前四类都是工资问题,也是大学生兼职最常见的问题。也有很多学生出现过要求交押金和保证金的问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令禁止任何公司和单位以任何借口对劳动者收取押金或扣押身份证。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兼职时被拉入传销或遭到诈骗,这些都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警惕。

保护和预防

1、勤工俭学是短期行为,用人单位一般不会和学生签订合同之类的书面文件,但还是建议同学们与用人单位在自愿公平的基础上签一份合同,有个起码的保障。

2、工资等事宜一定要在工作之前同用人单位协商好,这是最基本的自我保护事宜。

3、经由中介介绍工作,交中介费用或会员费时,一定索要发票或收据,并注明“必须中介成功才收取中介费”。稍微正规点的中介都会给开的,如果中介坚决不给,那就不要考虑这家中介,再换一家吧。因为不给任何凭证的原因可能就是以后不给钱时你没有证据。

4、面试时用人单位选取的时间和地点应该都是正常性的,如果在你看来觉得有点奇怪的话就要注意了。比如,用人单位将面试时间定在晚上或说开车接你的情况就要小心了,尽量让亲朋好友陪同或事先知道自己的行踪。

5、将劳动合同、工作证、工资条、工资单、证明等凭证留好,一旦发生纠纷,这些就是维护你权益的证据了。

6、发生纠纷后,不要极端处理,也不要置之不理,应尽快与劳动监察大队或公安部门、学校等联系,尽快的保障自己的权益。

兼职应聘注意事项

在兼职过程中,应聘人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和兼职单位当面谈清兼职报酬。

具体的兼职上班时间。

支付报酬的具体时间。

支付报酬的方式。

应聘兼职过程中而产生的公费的承担人。

出现半途无法兼职的时候,报酬的支付情况。

明确兼职的内容、时间和地点。

与用人单位签订兼职工作合同,明确劳务关系。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面对家庭和学校给予的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选择兼职工作来锻炼自己,在校兼职在大学校园里已蔚然成风。而一些非法兼职机构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态,利用不法手段散播用工信息,企图诱骗大学生的廉价劳动力;一些用人单位也趁虚而入,和大学生们大作文字游戏,大学生兼职损害自身权益的事情屡见不鲜。作为大学生自身和高校应该从增强法律意识、做好法制教育等方面入手,使虚假信息不攻自破、不法行为得以杜绝。

总之,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寻找兼职工作打工无可厚非,即增加了收入又锻炼了能力。但是必须认真正确地对待。因为学生的主要职责还是学习,如果因此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便是得不偿失。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兼职不只是为了获得金钱,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接触社会埋下伏笔、是增长阅历的途径,为他们日后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积累经验。因此,在从事兼职工作的同时,要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理智选择,通过学习不断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在来势汹汹的就业浪潮中激流勇进、乘风破浪!